「生命不在長短,而在她的亮度與認真。」

  民國七十五年,張欽凱老師以「師專青年楷模第一名」的殊榮,自台北市立師專畢業。

  民國八十二年,張老師以第一名自台大政治系畢業,隨即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研究所攻讀碩士。

  在不斷追求超越與成長的生命歷程中,張老師始終抱持「盡力即是完美」、「在什麼舞台,演好什麼角色」的信念。    因此,在國小任教時,他是最受歡迎的老師;在軍中服役時,他是最受愛戴的思想教育講師;在台大讀書時,他每個學  期拿「書卷獎」;跨入作文教學的領域之後,他更以「不凡即仙骨,多情乃佛心」自期,致力於創新的教材教法的研  究,為靈妙生動的作文教學,揮灑出一片嶄新的氣象!他深信「腦力,即是國力!」能協助年輕的生命,用心去品味這  個美麗的世界,尋找更高貴的人生價值,陶練一流的思維與創意,便是對台灣這塊土地的一種貢獻!

  走在大安森林公園,如果你看到一位老師帶領著一群學生,或真摯地擁抱大樹、或竭誠地與翠綠的新葉握手、或瀟灑地、七橫八豎的以大地為床、聆聽地球的脈動與花開的聲音、或笑看藍天、忘情於微風與白雲即興式的演出…不要訝異,那可能正是酷愛自然的張老師。誰說學習作文只能用白紙黑字的講義?音樂、影片等媒體、甚至戶外教學,或許更能將世間真實的美與震撼,引入孩子們的心魂中。

  每次問學生:為什麼要學習作文?現實一點的答案是:「會考、學測想拿高分」、「寫日記、作文不必再靠爸媽」;創意一點的回答是:「增長EQ」、「追求心靈改革」以及「提高國家競爭力」。張老師的想法是:

  作文,是一門藝術,是生命內涵的展現,也是心靈世界的描繪。

  用什麼態度生活,就可以寫出什麼樣的文章!有美麗的心,就可以寫出美麗的文章。因此,如果能引導學生培養一種用「心」生活的習慣,那麼,雲樹花鳥、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,都可能化腐朽為神奇,累積、沉澱在心靈深處,成為下筆為文時,瞬即可得的素材。而這種習慣和態度的養成,不僅益於作文時的旁徵博引、走筆無礙;更可貴的是, 敏銳的觀察力、細膩的敏感度、豐富的想像力、以及高妙思維的訓練,對於學生日後漫漫學習、成長的生命歷程,將帶來無遠弗屆的影響

  從蘇格拉底所醉心的理性思辯,到當代哲學泰斗哈伯瑪斯所強調的溝通對話,張老師深信:人類最精妙、深邃的智慧,往往是在語言的持續互動中激盪而生。因此,為了開啟學生心靈的妙境、涵養獨立思維的習性,作文課不同於其他課程,決不能單憑老師填鴨式的獨白,而應以關鍵性的主題與高品質的文獻、並配合多媒體的運用,作為思維的舞台,在老師藝術性的導引下,提供學生廣泛參與對話的機會,如此,學生才能在思考與感受雙方面日有精進,進而練就於書籍、雜誌、生活的不同場景中盡情「垂釣」的上乘功力,躍升為超越群倫的創作高手。

  誠如前述,學作文,乃是學習一種更深、更廣的生活態度;如何感受得更細緻、如何思慮得更圓融,乃是張老師帶領著孩子們在共同追尋的。然而,此一方向並不背離會考、學測的現實,他的假設是:朝著美善心靈與圓融智慧不斷挺進的孩子,寫出來的文章必然有情、有理,分數怎麼會低呢?歷年會考、學測的成果,都在在驗證了這樣的假設和方向是正確的!所以,張老師說:「看到學生懂得歡喜自在、認真盡力的生活,乃是我最大的喜悅;而見到學生因聯考作文超高分而挺進好幾個志願,更是其樂無比的附加價值!」

  希望能陪伴有緣學子們歡喜、紮實地成長,迎向往後悲智雙運的人生,乃是張老師的心願!

  只要加入張老師作文教室,我們將獻給學子們一把鑰匙,協助孩子們打開心內的門窗,迎向更美麗多彩的人生。因此,切莫錯過任何一堂課,讓張老師精心設計的課程,在孩子的生命樂章中,譜出蕩氣迴腸的旋律吧!

遠見雜誌專訪張老師

學生眼中的張老師